作者:莊素玉  出處:天下雜誌 399期 2008/06 

三天兩夜走訪最偏僻的花東縱谷的無毒農戶家,思維不再以西部思維-一切以經濟發展為出發點,開始要東部一點了…

五月天的凌晨四點半,天還沒亮,六十二歲的溫秀春就起床了。五點,天微亮,他出門去巡視他的有機稻田。五月的尾聲,田間的稻穀也開始抽穗。
對西部人而言,花蓮縣最南端的富里鄉羅山村,是一個再偏僻不過的小村。但對在這土生土長的溫秀春而言,那可是他生命的全部。

這個生命的全部,到了十年前,在他開始轉念要做有機田時,開始有了轉機與希望。
溫秀春每天的生活,十分節能、有機,每天吃的菜、飯都是自家種的,連豆腐都是用豆漿加上附近中央山脈的天然火山石灰泥凝固而成。走路到田中割草也是用手割,稻田也不添加農藥殺蟲,施肥也是採用有機肥。

這樣的生活,在全球石油即將趨向兩百美元一桶時,更顯得在地農業的可貴。

油價由一九九九年的一桶十美元,到今年五月底漲到一桶一三五美元。高盛更預言,未來六到二十四個月內,油價即將衝到兩百美元。

緊接著飆高的油價而來的,就是飆高的糧價。根據美國《新聞週刊》引用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旗下投資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冰的看法指出,當油價達一桶兩百美元,高漲的運輸成本將大幅逆轉過去三十年來的貿易自由化。他預測,世界貿易將回歸區域化,譬如說,日本就近從中國進口,美國就近從拉丁美洲進口。都是為了節省運輸成本。

也就是說原本愈演愈烈的全球化,因為油價,一夕之間逆轉,造成全球化的大退化。
 
精緻農業 救了全村
全球化逆轉,區域主義取而代之。在地國如何掌握自家資源,尤其是在地的糧食資源將更加的可貴。

像溫秀春這樣的農家,事實上,也是在十年前,為了迎接世界自由貿易全球化風潮席捲而來,而開始自我轉型成有機農戶,以區別於洶湧而來的進口稻米低價競爭。

自從加入WTO,已經六年了,如今現任羅山村有機稻米產銷班班長、三十八歲的潘文政,跟溫秀春一樣,愈來愈篤定農業是可以養活一家子的行業,關鍵在於他們轉型成為有機稻米的農夫。

走有機耕作這條精緻農業的路線,救了全村。羅山村全村二五.二平方公里。由二○○三年開始,羅山的稻米就開始接受有機驗證,在這之前,溫秀春等第一批加入的農人們就已經嘗試有機耕作四年了。

要通過有機驗證,土地必須先不施用化學肥料、農藥等三年。同時,農夫的上課時數要夠。此外,潘文政以親身經歷指出,做有機,要看看地籍圖,土、水質都要驗證,及記錄每一項作物的產銷履歷,何時栽種、收割,誰種的,每個人都要分開做產銷履歷。

知識農民 扭轉WTO衝擊
根據農委會的估計,台灣農民每戶年所得約八十七萬元,但真正靠農業收入的只有二○%。溫秀春的狀況算是比較好的,勤快的他百分之百的年所得來自耕種有機稻,而且農業所得是免稅的。
潘文政也表示,「一開始,我也不確定農業這條路是否可以走下去,現在好多了,一年收入七、 八十萬。」潘文政說這夠他養太太和一個女兒。

讓這些農民,能夠在地活得好的關鍵原因,在於他們開始將知識灌入農業經營中。羅山村轉型種有機稻田已經十年了,早已經歷過三年的轉型期。

「這裡連空氣都是有機的,」溫秀春說。清晨的羅山村,綠油油的有機稻田,聞不到一絲農藥的味道。

羅山村村民們都有共識:台灣加入WTO,對農業衝擊很大,一定要找出一條生路──那就是精緻農業。而事實上,整個羅山村在五年前開始,便朝無毒農業的目標奮力一搏。

做無毒農業是三贏
在花蓮縣長謝深山的支持下,花蓮縣政府農業局局長杜麗華在花蓮力推一級產業-無毒農業,接著要幫無毒農業農夫升級到二級產業加工品,她同時要同仁們建議農夫們好好整理、美化農場,將農場升級成三級產業,以吸引觀光人潮。

杜麗華在推動過程中,強調要有生態概念。在沒有增加額外編制的情況下,以花蓮縣政府現有人力,動植物防疫所所長廖志毅為首,開始幫農民抽驗、上課,一切免費。也因此,花蓮縣政府一年要花在農業局的檢驗預算約兩千多萬元。

四年半的努力下來,花蓮的無毒農戶,已經有三六八戶,累積產值達十四億元。

在花蓮,要當個成功的無毒現代農夫,擁有追得上時代的理念與知識,是成功的關鍵。潘文政與溫秀春就常常去參加有機知識研討會,討論病蟲害防治、有機資材製作。

在花蓮市有機米產銷班,被廖志毅形容為「花蓮市天下第一班」的班長、六十四歲的老農康天德指出,「做這個是利人利己,不用購買農藥、吃農藥,對自己健康,也提供安全食物給消費者。否則若繼續噴灑農藥,賣的人難賣,種的人難種,吃的人吃不下。三贏最好。」

所謂的三贏策略,過去常在台北的科技圈中聽到,如今遠在花蓮的老農夫們也這麼說。
 
吉蒸鮮奶 病牛不打抗生素
在花蓮的無毒農業,不只菜不灑農藥,牛吃的牧草,也是不灑農藥的,生了病,也不打抗生素的針劑。

花蓮縣瑞穗鄉吉蒸牧場的主人范紀明便完全採取有機栽培牧草,用中藥治療生病的牛。此外,一般高溫殺菌是一百二十度,吉蒸用六十五度殺菌,可以讓乳糖不耐症的人也可以喝。而由於是低溫殺菌,只能耐兩、三天,所以吉蒸透過花蓮農會快速宅配直銷。
 
鶴崗紅茶 無毒栽出新滋味
一九八三年左右,位在花蓮縣瑞穗鄉的鶴崗紅茶沒落十幾年,嘉茗茶園全家幾個女性,開始繼承家業。二姐粘筱燕的夫婿高肇昫是花蓮縣瑞穗鄉農會天鶴茶共同經營第一班班長。高肇昫加入了花蓮縣政府所鼓勵的無毒農業陣營,結果意外得福。因為不用農藥殺蟲,造成茶樹被蟲咬,植物為了抵抗蟲害,讓傷口癒合,會自然分泌一種化學物質。結果含有這個天然化學物質的茶葉經過烘培以後,更香。

「無毒,人工割草,沒打殺草劑,每二十天就要人工除一次草,常常工作到半夜三、 四點,」粘筱燕指出,「一九八三、 八四年,茶葉走下坡,所以台灣要走精緻路線。」日本、法國都來找高家夫妻嘉茗茶園的茶葉。法國人一次就丟四萬,就是要買最新鮮的茶。
 
苦花魚 生病找大自然當醫生
在花蓮,同樣以不施用任何抗生素、以活水養殖苦花魚的向耕魚場主人林緯杉也說,頭兩年,他開始養這種高山溪流的台灣原生魚,也就是學名是高山?魚時,由於不用任何抗生素,魚養不活,賠了好幾百萬元。慢慢地,他堅持這種不用藥的養殖方式,以過濾池過濾水,保持養魚用水的清澈。

「你就看著當苦花魚生病時,它會自然地從大自然中得到痊癒,」現在苦花魚在林緯杉位於花蓮縣光復鄉的魚池中,活得十分自在。林緯杉也以一斤五百元隨時宅配給訂貨的遠方顧客。
 
無毒百合 成為馬英九國宴菜
現年四十七歲、瘦瘦的李家豐繼承父親種了幾十年噴灑農藥的菜園,十年前,因為看到得癌的朋友吃了有機蔬菜,健康有改善,李家豐體悟到不轉型做有機農業不行,有平穩的售價,「我還年輕,做有機農業還有機會。」

「消費者買這包菜已經驗過了,沒問題。讓消費者吃,更安心、更健康,」李家豐邊說,邊把由佳豐有機農場現採的玉米、百合、小黃瓜拔起來,端給客人生吃。

李家豐的父親有一回摔倒住院,回家後,什麼事情都不記得了,連兒子也不認得。李家豐每天餵父親吃他種的無毒蔬果,一年下來,父親的記憶恢復,人也健康多了。就像高山溪流的魚生病了,不用打抗生素的針,會在大自然中,自然痊癒。
 
重拾消費者對農民的信心
每年秋收後,羅山村的農民都會在有機的農田中,種油菜花,做為來年水稻灑下的綠肥。每年十一月到隔年二月,可以欣賞油菜花。

「有機農村再偏僻,年輕人卻在此找到希望。我們是好山、好水、好偏僻,」羅山村農夫潘文政說。

在推廣無毒綠色大地的同時,花蓮的知識農民們,不管是羅山村的溫秀春,或是花蓮市的有機稻農們,或是花蓮縣政府的文官們都感嘆:政府要好好修法,農地專用,不要再執行○.二五公頃的農地可以開放蓋「農舍」。

「不管制,商人買一塊農地,一方面挖走純淨的土地去蓋房子,又運來廢棄垃圾土填高農地,又在填高的廢土坡地上蓋房子,屋前庭院造景美美的,就又拿出來賣給充滿田園家居烏托邦幻想的都市白領,」花蓮、宜蘭的農夫都有人如此說。

「未來趨勢是走無毒農業,全球都這樣走,歐盟的檢驗更嚴格,」花蓮縣動植物防疫所所長廖志毅說,「我最引以為傲的是,無毒農業除了農業的提升,幫助農民,也有一條品牌之路,照顧消費者的健康,喚起消費者對飲食的重視。這是一個永續土地的概念,愛護土地與地球。」

要重拾消費者對台灣農產品的信心,重拾消費者對農民的信心,他又強力主張,「我們也迫切希望中央政府正視有機農業。歐洲、日本都很重視,而且台灣食品安全已亮起紅燈。」

當美國農業的思維-大面積、大型機械耕作、大量化學肥料所帶來的大量生產農作在全球席捲時,德國的思維可以開始多一點。

宜蘭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黃璋如曾提及,德國是最早實行有機農業的國家,而且是有制度地推展。現代的有機農業不可以排斥科學,事實上一直在引用科學。要培育好的土壤,就是要靠好的益生菌,另外像克制一些病蟲害,可以引用天敵、相生相剋。
 
敢於爭取人類真正的幸福
人類賴以活存的生態環境也要生生不息,人類才有可能得到幸福。

由羅山村為首所領銜表演的花蓮有機農戶,代表了他們敢於爭取人類真正的幸福。

出處: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id=3490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lc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