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段影片,有關蘭嶼東清部落十人大舟下水的活動畫面。
如果,對於傳統蘭嶼文化深深著迷,那麼拍攝的影像,可供觀看疏解思念之心。

但是,如果對於現代的蘭嶼好奇,可以點入內頁觀看。
不過先說前頭,裡面的個人意見,不見得會給人好心情。
或許,止步吧!有些事,別太近,留些美麗。
點進來了!那麼應該都是一樣愛著蘭嶼的心情,有著深深關心。
愛戀那塊世間最美的淨土。

好吧!從東清部落十人舟談起,用輕一點的筆觸,書寫這個讓人迷醉又不捨的島嶼。
東清十人大舟下水,今年的蘭嶼盛事,得知的來源,卻是從官方而來,原民會編列一百萬預算推動的「蘭嶼鄉雅美族拼板舟造舟推展及保存計畫」,以文化節慶的模式進行推廣。來自官方的美意,心裡卻是有點擔心,這種官方補助推動的文化祭典,在台灣施行多年,常常是熱鬧有餘,文化深度不足,甚至淪為節慶大拜拜。

從數十萬人的平溪天燈、大甲媽出巡,到數千人的賽夏矮靈祭、平埔夜祭、阿美豐年祭,太多的文化事物,在外力介入之後,總是多少產生質變,不僅活動本身的莊嚴性消失,甚至湊熱鬧的人們,在引導解說的功能缺乏下,只是看秀般的擁擠一番,事後有沒有因為參與活動,對特有文化多添幾分瞭解與敬意,讓人好奇。
這樣的心情,渡海來到蘭嶼。

傳統達悟人造舟,絕對是一件莊嚴的事,不僅在進山選材的精神上,有著深厚的家族傳承及神靈信仰,甚至在建造的過程中,更有著許多讓現代科學驚訝的技術,更重要是造舟更是一種人際互動,從豬隻、竽頭的養殖分送,到親族的迎賓道賀,嚴謹的說,那是根植生活的文化事務,每一道環節都和日常生活緊密結合。
但是生活祭典轉為文化表演,落差會有多大呢?

在島上,居民的私下談論讓人莞爾。他們說,那些祭典的豬,許多是台東縣政府送的,即然是公家的,分送禮肉不該只限親族,也沒人分肉分到那麼大塊的。居民的談論,顯露一種微詞,認為豬隻象徵著財富與地位,不該是由政府贊助,那樣不符傳統,更失去公平。疑惑的進行查證,發現台東縣府年度編列一百五十萬元購豬,提供縣內各族相關祭典使用。

造舟有預算補助,豬隻有專款購置,當一個屬於民間的自發活動,受到官方的全力支持,該是讓人喜也讓人憂,那樣的文化主體會飄向何方?

大舟下水的前一晚,花費三十萬舉辦船祭晚會,對外宣傳為火把節,當點燃的火把離開飛魚季的時序,獨立出來成為舞台表演的一環,說真的如果不是現場還有即時解說,還會以為是晚會開幕的表演噱頭。許多祭儀、舞蹈,抽離原有的時空,作為一種表演,就是有點感覺不對,如果再拆分的支離破碎,更是讓人覺得怪異。

舞台上,安排各個村落居民上台表演舞蹈,演出當然好看,但是同樣複製早期將原住民祭舞,視為大眾表演藝術的心態,只是有時會想,為何教堂望彌撒不能搬到街上當成演出項目,或是八家將不會在舞台出現,為何有些宗教事物,就是合時合宜讓人敬畏,不能任意展演,有些宗教事物,就可以輕率隨便。難道對於神祗的敬畏,存有一條種族優劣的權力線,弱勢的就注定讓人觀奇。

讓所有祭典活動回到應有的時序,就像三月二三媽祖生,七月七鬼門開,想看就合時來,沒有那種將祭典化成藝術,再特別加演的道理,當事物離開原有位置,並且開始表演泛濫,其間原有的敬意終將消失,就像船祭晚會中,每一場撼動人心的演出,人們已經不太懂其中的文化涵意,如果再當成秀場的嘻笑怒罵,真的會為文化掉淚。

回到大舟下水現場,當眾多的人群、攝影機圍繞在活動周遭,並且不時入侵祭典場域,所有的莊嚴遭到破壞,甚至影響祭典的進行。這樣的場景,讓人想到去年國慶時立委大鬧會場,輕易的就將國慶的氣氛破壞殆盡,現今太多民間慶典也有這樣的問題,太過熱情的民眾,總是搞砸一場戲。這樣的問題,牽涉到主事者對與祭典的定位,它是一項必須嚴格執行的傳統,只是順便開放給大眾觀看,或者澈頭澈尾就已經轉成表演,專為民眾演出,連自己都不尊重。

大舟下水祭典過程中,可以體會達悟人力求傳統的決心,無論來自多少官方支持,依舊一切按照古例,但是當會場廣播,以演出形容拋船活動,讓人開始矛盾,原住民文化最後聖地的蘭嶼,難道已經棄守,全然向觀光經濟靠攏?

長期對於蘭嶼,心中又氣又喜,氣的是在蘭嶼不能隨意拍照,就算無人的空景,都會有人跳出來要收錢,喜的是縱使心裡覺得那有到處收的道理,但是表現達悟人對於自己文化事物的堅持,狠狠教訓我們這些沒禮貌的外來客。但是在大舟下水會場,放在巷中的大舟成為拍照對象,在達悟人禁忌中,女性不能碰船,但是許多女性拍到熱情,手扶船身,身體緊靠,各種觸犯禁忌的動作出現。但是讓人驚訝是,周遭許多老人家不再出言制止,看著人群無奈冷漠,一反過去當場喝止的堅持。

是放棄了嗎?面對像蝗蟲過境般遊客,在教不會、管不動的情形下,放棄心中最深的執著。

還是根本就認為這是一場演出,有著形式,失去意義,於是一切人歡喜。

痛苦!看著守著傳統卻又無力的老人家,心裡極度痛楚,他們是傳統的守護者,達悟精神的核心,當他們面對現代開始顯得無奈,蘭嶼該往何去?

大舟下水祭典讓人深思,原本以為蘭嶼的封閉性,可以讓台灣文化觀光的惡質發展,在這個島嶼慢一點感染發作,甚至在最壞之前,蘭嶼可以找到一個傳統文化與現代觀光能夠平衡的支點,但是一切太快,那種消費傳統文化的陰影,在蘭嶼崩現。

蘭嶼的問題,其實也是世界各地原住民的問題,當現代經濟快速壓迫,讓原住民族傳統經濟崩潰,只能依賴展示特有文化換取經濟,當老一輩不再守護,新一代不願學習,文化就在失根之中漸失尊貴,於是更廉價的販賣,甚至結合來自官方重視旅遊人次的推波助瀾,整個文化活動從入日常生活中被拔起,就像漂浮的輕羽,美麗的背後是迷失的空虛。

華格納歌劇中,徬徨的荷蘭人無盡飄盪無法靠岸,蘭嶼的達悟人也正面臨文化中的轉折,在現代與傳統之間無盡飄盪,尋求一個民族的彼岸。

總是想著,蘭嶼有風景、有人文、有生態,甚至有著迷人個性的達悟居民,在人潮不減的情形下,蘭嶼是該有足夠的能量,秉持傳統結合現代,甚至妥適的以日常生活的諸多文化事物,自我掌控的成為旅遊資產,讓遊客不事前來觀奇,而是前來學習,學習當今世界最缺乏的事物,一種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

為何這樣的資產,不能善用,反而讓蘭嶼依舊困頓,甚至必須接受官方援助,讓文化看似繁華,卻無法紮根。
蘭嶼的問題不是文化建設經費太少(參見附錄),而是這些經費總是落在文化保存與表演展示之上,卻忽略年輕人傳承的推動,以及社區經濟的建立,只有年輕人重視自我文化,蘭嶼才有未來,只有建全社區經濟發展,才能讓更多文化事物保留在日常生活中,不必花錢刻意重現。

船祭晚會、大舟下水,蘭嶼文化以一種觀光型式開展,在達悟人奮力演出之後,探究獲得多少表演酬勞太傷感情,但是在眾多經費之下,居民獲得什麼利潤?甚至在這些經費之下,能為居民開創什麼利潤?

蘭嶼在變,也無法不變,但是應該引導居民從生活中找到未來,而非擠壓最後的蘭嶼文化,成為觀光的政績宣傳。

蘭嶼,沒有這麼廉價!也不該麼廉價!

十人大舟下水,令人感觸良多,凝視那些Manhawey的怒目裡,交雜著達悟人的憤怒,以及面對現代浪潮的徬徨無助。

6/28補述:朋友告知,文章讓蘭嶼居民傷心,傷害他們嚐試尋找出路的腳步,我必須說明絕無全面否定活動的意思,而是更強調該尊重達悟人的文化主體,無論是欣賞的觀光客,或是補助的公部門,都必須尊重祭典的嚴肅意義。東清和野銀部落在蘭嶼一直較謹慎(害羞?),當他們願意打開大門展開互動,作為一名外來者,早已心生感激、謙卑前往,何來傷害之意。只是衷心期待,無論如船主所說,現代社會力求傳統不易,但是再多與再少的尺度,都該由達悟人自身決定,外界不宜過度干涉。作為遊客,應該自思對於他者文化的尊重,作為公部門,應該協助傳承及改善經濟條件,至於祭典就別太過安排或力拼觀光政績。

這是我的本意,愛蘭嶼都怕不夠,何來傷害之意。對於東清部落會說,漂亮的第一步,加油!做自己的主人,展現蘭嶼文化之光,島外有太多關心與支持者。

附錄:有關蘭嶼文化、生態項目的97年度補助。

1、傳統港澳生態修建、船屋整建與祭儀場地復育計畫\文建會\100萬

2、蘭嶼高中雅美族併板舟划船隊成立計畫\教育部\50萬

3、復育蘭嶼蝴蝶蘭與綠島野百合計畫\農委會\370萬

4、蘭嶼部落工藝地圖計畫\原民會\85萬

5、蘭嶼鄉雅美族拼板舟造舟推展及保存計畫\原民會\100萬

6、山海蘭嶼.美麗印象計畫\原民會\100萬

7、蘭嶼鄉產業發展研習暨行銷計畫\原民會\120萬

8、蘭嶼生態渡假遊程創新推廣計畫\原民會\500萬

文章出處:http://blog.yam.com/munch/article/1577084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lc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