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海角七號》的成功是另一個台灣奇蹟。這個奇蹟不建立在台灣人無遠弗屆的經濟拓荒傳奇上,不建立在王建民式的個人英雄傳奇上,而建立在以雅俗共賞的方式呈現真實、人性的台灣,尤其是新一代台灣人。它是新台灣的生活史詩,由於真實,所以感人,由於還原歷史,所以賺人熱淚,由於重新詮釋本土,所以充滿生命力。最重要的,它是一道彩虹,銜接了所有斷裂處──歷史的、族群的、地域的、年齡的、性別的,結合成動人的彩虹。

跨越族群視野寬廣 台灣長期是拼圖社會,而非彩虹社會。湯恩比所描述的「渡海移民」奇蹟,如打破舊世界建立新世界,放棄舊包袱,樹立新傳統,並沒有在台灣發生。亦即某些人多年來鼓吹的「新興民族」並沒有在台灣真正出現。原因在於台灣移民不是西方的個人及小家庭移民,是家族及姓氏的,不是公約或契約式的,是家父長式或集體征服式的。 這留下了太多歷史傷痕及誤會,又沒有一個政權曾經認真彌補。所以渡海移民的拓荒精神及英雄本色在台灣雖然一樣強烈。渡海移民社會應有的契約關係、團結意識、同志(同舟一命)情感,在台灣卻斷裂成血族、村落、分類意識,並將中國原鄉的械鬥歪風輸入。即使台灣經歷了「內地延長」、「在地化」、「外來征服」、「民主」等階段,原初的斷裂一直未能彌合。今日的統、獨、藍綠惡鬥,不過是原初斷裂的繼續或變形而已,村落式的械鬥甚至已擴大為部族主義的排他(如中國與台灣、本族與外族、本土與外來)。 救贖的希望在哪裡?就在新一代台灣人。他們是新人類,不是舊人類。他們出生或成長於民主時代,習慣於地球村及全球化思考,有最少包袱及最大自由。他們許多是族際通婚及通婚的第二代,許多跨族混居,大多沒有統獨及藍綠之分(至少不認為這是「分」的理由)。他們的視野遠比舊人類寬廣,因而也更包容。

忠實面對土地歷史 他們如何表現救贖?過去被視為土氣及侮辱象徵的「台客」「台妹」一詞,他們大呼「叫我台客」,黑魔王的詛咒從此消散。同時,年輕人早已分不出哪一族群,大多是「台哥」「台妹」,而且越「台」越好,「台」代表了土直、雞婆、俗而有力、隨便說說,中國儒家帝王嚴肅文化的幽靈也從此消散了。至於所謂外省子弟認同台灣,蔣家第四代蔣友柏是一個例子。他並不是改為認同台灣,而是他就是台灣一分子,「台灣是我永遠的家」。類似蔣友柏的例子,新人類觸目盡是。《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所要追求的彩虹境界,正是新人類的共同心願(他自己也是新人類),是忠實面對土地及歷史,讓新舊完美交融和解的「新本土主義」。魏德聖說,彩虹因為包容了各種色彩,不排斥也不侵犯,因而成就了最美的事物。《海角七號》最成功之處或許就在這裡。它使人想起數年前廣告中,一位純樸土氣老者露出滿嘴殘牙大叫;「就是這道光!」領略這部影片用心的國人同樣會說:「就是這道彩虹!」

作者為資深政論家 孫慶餘

文章出處:http://1-apple.com.tw/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sec_id=1&NewsType=1&showdate=20080924&IssueID=20080922&art_id=30979360&SubSec=6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lc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