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08-12-09 22:24:47 記者∕作者:立報 阿莉曼格格

走出教室,從校園出發,這群可愛活潑的小朋友,立刻置身在大自然的懷抱裡,由老師帶領著穿梭其中,透過深入淺出的解說,眼前的花,草,樹木,都是一本一本知識的寶典。

花草樹木有中文名字,當然也有排灣族的命名;有一般認知,當然也有屬於排灣族的認知,特別是原住民的生活與大自然依存為伍,因此植物衍生的用途,就是傳統生活智慧的開展。

排灣族的潘世珍主任,在台東最南端的學校安朔國小任教邁入第9年了,13年前還在唸大學的時候,教授對她說了一句:「原住民不是只有唱唱跳跳。」

這一記當頭棒喝,讓潘世珍開始接觸生態的領域,來到安朔國小便開始著手種了不少與排灣族文化生活相關的植物,也成為學校老師生態教學最好的園地,並在這片綠色校園中隨時教導學生,愛護家園,守護大地。

潘世珍說:「我覺得我們的父母親,給我們最大的資產跟財富,就是這麼優美的環境,堪稱台灣的最後一塊淨土,所以我覺得我們也有責任跟義務去存這塊淨土。」

安朔國小包括新化分校不到70位的學生,除了安朔村本地之外,還有包括了來自南田村,森永村,和新化村共4個村落的小朋友,每天上學放學,就靠著這一台孩子口中,阿貴叔叔開的小巴士,在沿海與彎彎山路中來來回回接送。

小朋友們原本可以一如往常無憂無慮的上學,可是南田村列為核廢料潛在場址的消息一傳出,這個距離核廢料潛在場址最近的學校,也開始蒙上一片陰影。

學校老師擔憂的是,未來大人要把核廢料放在達仁鄉的選擇,直接影響到的就是下一代的孩子,如果一旦接受核廢料,他們原來與自然之間密不可分的生活關係將被中斷,又遑論透過實踐再傳承;能不能不依賴回饋金,相信靠自己的努力可以翻轉逆境?孩子可不可以再盡情的追逐擁抱這片乾淨的大地?可不可以平安健康的長大?

「站在教育的立場,應該教導孩子怎麼樣靠自己的力量爬起來,而且我常講說,我們是要教孩子怎麼去釣魚,而不是給他魚吃,就是要靠自己的專業好去翻身。」潘世珍表示,因為台電最大誘因就是回饋金,部落能不能不靠回饋金,而是靠自己謀生,這是我們應該給小孩子最重要的觀念。

核廢料,在部落造成了族人贊成與反對兩個立場的衝突,而站在教育的角度上,如果放棄了孩子對自身環境應有的知識與理解,如果關係到每一個人重大權利義務的環境能源政策,不讓孩子有充分的認知,對安朔國小的老師們來說,是道德良知的煎熬,每天看著純真無邪的孩子們,他們不斷問自己,誰來為下一代?為更多下一代的生存環境來把關?

這些讓人愛的一切,誰能帶走?環保與資本主義之間的爬河,國家法案帶給原住民的影響,一所小小的學校,一群正要長大的孩子,又該如何面對?

(布農族)
原民台提供,週三22:00播出

文章出處:http://lihpao.shu.edu.tw/news/in_p1.php?art_id=2660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lc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