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再條例,是危險或是機會?

「危機」一詞同時包含了「危險」與「機會」兩個意涵,目前在立法院通過一讀的「農村再生條例」,在社區營造界引發不同的反應,正是對於「危險」與「機會」的判斷不同。

在政治面,完全執政的國民黨是否願意傾聽人民聲音,用更周延的方式立法,尚不可知。但如果我們把台灣也視為一個大社區,一項可能嚴重影響這個大社區的法案,社造界自應藉此機會好好引發討論,思索法案對社造可能的影響,並發為議論介入立法,這才符合社造精神。很高興看到報載,馬英九總統也同意應該多辦公聽會,集思廣益。

農委會體察上意,很快地安排了六天十一場的「公聽說明會」。然而,在這個不知是「公聽會」或者「說明會」?也不知討論的焦點是「農村再生」或者「農村再生條例」?十一場活動辦下來,除了發出去數千個便當之外,不知有多少社區民眾因此知道什麼是「農村再生條例」?

但我知道,有許多急於向水保局爭取經費的社區,把提出反省聲音的人士都視為搗蛋份子,認定他們反對農村再生,擔心他們阻礙了立法的進度。

其實,我們一點都不反對農村社區營造,甚至早自十幾年前我們就在出力協助了,我們也不反對政府投注經費到農村,甚至我們認為應該更多。只是,目前所訂的條例內容,實在有太多問題。目前的亂象讓我想起一句話:「一旦將目標神聖化,往往手段都極其卑鄙!」

請您想想十個關於社造的問題

自認為自己從事社區營造很努力,又堅持這個條例要趕快通過的社區朋友們,您真的支持水保局上述的作法嗎?您認為這些作法符合社造精神嗎?接下來,我想拜託您更仔細地想想下列十個問題:

一、就您的社造經驗,一個社區要從無到有,對自身的歷史文化有所了解,進而建立起認同,並能經營一個社區組織,發展彼此合作的機制,是不是需要夠長的時間與耐性投入?

二、社區空間的營造,若要能得到居民的認同,除了在企劃階段要讓居民能參與意見,在設計階段乃至在營造階段也都要能有參與的機會才能把事做好?

三、政府的補助非常重要,但如果預算都趕著發包,沒有充足的時間讓社區參與,工程的思維凌駕一切,是不是反而破壞了社區空間的特色、引來內部衝突?

四、在推動社區營造的過程中,你是否深深體認到「人」才是最重要的資源,總是希望有更多有想法有活力的人加入社造的行列,你同意:有人就有希望,就有想法和作法?

五、農村的社造長期面臨人力貧乏的困境,人才不願意返鄉,主要的問題根源在於缺乏就業機會,農業收入太低,而不是找不到土地蓋房子或者社區環境不夠美麗,你同意嗎?

六、社造是一項社會工程,雖然已有不少社區加入這個行列,但更多尚未起步、才準備起步的,他們需要被鼓勵,需要小心地加以培育,不是嗎?

七、社區營造急不得,通常社區發展有自己的步調,但這步調不一見得與為政者的政治考量一致,一旦有所衝突,往往受傷的是社區,是不是?

八、社區對社造政策最高的期待是:政策能像百貨公司的貨架一樣供應各種資源供社區取用,除了貨色齊全外,更重要的是穩定供應,讓社區就能按自己的步調申請運用,不必急著搶錢?

九、從事社造的人都能抱持這樣的心態:寧可委屈自己也願意顧全社區;基於同樣的情操,一項政策雖然對本社區有利,卻可能傷害起步中的社區,我們當然不會只顧自利而不顧他人?

十、從事社造的人更應該自許是一位積極的公民,對於政府法令,雖然看似複雜,也應努力加以了解,發起討論提出看法,而不是簡憑印象,人云亦云?

社造的朋友們,以上十問,如果您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麼,目前正掀起議論的「農村再生條例草案」絕對值得您努力地一條一條加以研析,認真思考它與上述十項問題的關聯。不要被急著要錢的心弄亂了思緒,更期望您的思考能激起熱烈的關注與討論。

如果,眾多社造工作者都能積極參與討論,不管最終立法的結果如何,這段經驗將是台灣社區營造邁入另一高峰的重要契機,台灣社會也就更有力量來監督政府把事情作好;相反的,如果大家不假思索,草率地聽命,則台灣的社區營造將在單一部門鉅額經費的衝擊下,快速失去自主性而最終將與美麗的農村同時走入歷史!這是你的希願嗎?

(作者為台南縣人,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

文章轉至:http://www.dfun.com.tw/?p=1181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lc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