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坪頂茶葉推廣中心
日期:九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時間:下午兩點

黃世輝副教授:我來介紹一下各位參與的人員夥伴,林中國小校長、九芎國小校長、林宗賢村長、廖宗麟前村長、楊瑞安理事長、跟各位委員大家好,分別在不同鄉鎮開會,大埤、虎尾、古坑、崙背等等,針對林內的事情來談,我先來說一下社區教育學習體系是要來做些什麼,社區該怎樣處理事情,申請經費有些社區不知道該怎麼辦,現在我們增加兩個人林內鄉秘書,黃秀雲小姐,一個鄉鎮裡面該怎辦,像是茶葉推廣中心,有沒有充分發會他的效用,林內農會是很用心,還派人進來,很多地方是沒有人的,謝謝理事長派了人來工作,不過有人就有消耗薪水,被利用的情況怎樣。

社區很多資源,有很多認真的小學,很多團體與組織,民間力量跟觀光結合起來,不過任何的發展都會面臨很多困難,像是湖本村跟生態旅遊其實就沒有這麼簡單,湖本村今年有兩三百的外國人參觀,不過等八色鳥飛走還有什麼呢?現在文建會的想法是希望採取策略聯盟的合作模式。以後規畫出一條生態文化生活圈,未來到湖本村看八色鳥,到濁水溪到水門…等等,對外部來結合做觀光,對內部說做文化做教育,一個教育學習有很多課題要學習,給大家的第二頁的資料,有一些資料給大家看看,老齡化的問題、外籍的問題、我們可以串連起來,我們有很多很多資源可以,像是外籍配偶可以用社區大學開課也可以用內政部,茶葉館也可以申請文建會地方文化館補助十二月十五就截止,坪頂土會崩壞也可以申請林業的部份,社區的人要如何學習,運用這些資源,有沒有可能是鄉鎮來組成,有公所、有農會一起比較好的部份分析討論跟計畫,最主要是這個樣子,針對林內鄉的一百多個居民做了問卷調查,想要學習的內容是什麼,等一下請莉婷來說明請處長來致詞一下。

林源泉處長:

面對社區學習體系的建構,我自己也面臨很多問題,其實是說轉型,我們做社區每個階段都有要解決的部份,社區將要如何學習,我們沒有意見,社區營造到一個階段即凝聚一些力量,但是在政策上該怎樣去扶持,卻是相當重要,未來是不是來要結合課程,以正式課程用政策面來支持,我想如何持續地營運下去恐怕是更重要的課題。

 

 IMG_3183.JPG

最近縣府召開許多類似的會議,以文化處那邊二十幾個社區,像是海口一樣,竹筏的開放,其實他們沒有這麼多人,這樣包括林北,變成一些課程,跟學習單位可以連結,課程的發展要評量。主題的部份在政策上,主要他可以在小朋友來這裡,給他車資,車錢的補助,導覽或是消費的部份就給在地的團隊酌收成本,可以請專業的人來。我們要幫助跟課程有關係,怕人口沒有這麼多資源會分散掉,所以可以針對有規模及想要操作的部分先表列出來,這樣來對在地人的近一步提升,用政策的面向來支持,希望下個學期開始,我們教育處針對此部份可以慢慢地完成。而目前教育處正積極進行的工作,是讓我們的孩子可以走出教室,讓我們在地生態可以被了解,例如,我經常騎腳踏車到社區閒逛,看到有一塊田地特別多小鳥,為什麼呢?那麼多田地,就跟魚池一樣,早上溶氧量很低,而這樣的田地裡蘊含著相當豐富的生物,所以鳥類就比較喜歡;如果小鳥很多就是土地沒有問題,這就是一種以生物為偵測的生態指標概念,慢慢地引導學生們觀察環境,可以發展出更多的生態資源與學習機會。

黃莉婷執行長:簡單介紹我是這個計畫案的專案執行長,本團隊曾在七月八號在鄉公所召開過社區教育學習體系的說明會,這個計畫案對於雲林來說,啟動比較慢,而今年(97年)最後的期限,但我不認為最後就不能做,本團隊認為更應該把握機會,在有限的時間內我們希望能夠做更多的事情與宣導這個計畫,此次難得的機會,能夠在林內鄉的最高點地方文化館舉辦這場會議,可以稱之為「社區教育的高峰會議」,更榮幸地邀請到雲林縣的三位終身學習委員一起來分享,首先介紹;第一位的陳姍姍委員,他在生態保育的經驗可以跟大家分享,另外,沈美春委員經常關懷社區的外配學習,在外配教育方面相當有辦法,可以讓這群新族群了解台灣、也讓台灣人了解她們的文化,還有對於外配第二代子女有一些活化教育的方式;相信在雲林縣內的很多社區民眾,都有這個方面的問題發生,大家可以一起討論與分享學習;最後,是崙背鄉的貓兒干文史協會總幹事--楊永雄委員,他也是長期經營在地社區與文化活動、生態很有經驗。而今天的資料都是從林內鄉的問卷調查中,所分析出來的議題,或許對於未來社區開課提供一些參考的方式(資料說明中)。

鄉公所蔡汀霖秘書:縣政府有一些課程也會辦,在圖書館的部份。

 IMG_3198.JPG

黃莉婷執行長:有一些社區可以來做行動學習,教育處可以看到大家需求,這也是一資源,林內鄉好像沒有數位機會中心,這是一個學習資訊的掌握,社區營造也是社區教育的一環是一體兩面的東西,林內鄉會辦一些大型的活動,像是木瓜、紫斑蝶、跟濁水溪的水資源等等都是未來的趨勢,尤其是水源爭霸戰都可能發生,試著由林內鄉來思考,不管是文化生活圈或是生態環節,像是這裡,這裡環境非常好,可以看到彰化、南投山區,這是我們的計畫先報告的部份,我們先做一個案由的報告,希望林內鄉推動一個社區教育推動工作,大家集思廣益大家來討論,主要是教育部教育處、雲科大一起合作,林內鄉部分是七月八號所以才有這樣一個問卷出現希望,成立一個社區推動小組,以鄉鎮級為一個單位,成立一個鄉鎮學習委員會,有下列六個目標:公司部門合作,由民眾共同來參與;互相學習技能,像是外配、新移民、農業技術也是一個部份,像是茶葉的行銷、病蟲害也是一個產業的課程,大家可以來做一個互動跟討論,所以要在鄉鎮裡面要推動比較不容易,鄉鎮對這個部份,委員先跟大家分享一下。林內鄉居民自己可以形成一個共識,如何做推展,有沒有人有建議跟分享,可以做一些分享跟建議。

鄉公所蔡汀霖秘書:我先講自己一些感想,我覺得無關社區或者是公部門,主要的還是人的問題,因為社區的工作在沒有在運作的部份,還是需要去處理人的部分要用多時間,社教推動小組的持續一樣攸關著人的經營問題,這部分也是我所擔憂及考慮的問題。

湖本廖健良前村長:社區的人想要學習什麼提供學習的機會,彌補學校教育沒有學習到的,我想的社區教育有另外一種,社區不僅是教育也是一種生活,讓社區的人有共同的概念,而不是少數人的需求我們提供,社區營造過程當中過程碰到很多困難感人的故事,大家都來參與認識,包括為什麼說社區產業,湖本村空有知名度並經常有外人來參觀,但也是不說很成功,因為這還牽涉著執行作法的問題而不僅只是概念的問題,再來,社區營造的過程中,在申請經費寫計畫部分,現在的社區計畫審核越來越嚴格,但是社區缺乏這方面的專長,所以,我們在申請經費都不太喜歡去爭取,那我們要怎樣運作下去,目前,我們需要學校學生來真正參與社區,我們很清楚鄉內的孩子有沒有來參與,而自己社區居民還是屬於少數,不會參與過十分之一,現在我們都是固定開會固定的活動,並有共同的早餐,大概二十個人左右。這部分的資源對學校來說,我們的學生認識我們社區認識我們生態,也可以成為雲林縣未來的行銷推銷員,包含導覽人員的訓練,如果沒有參與社區的活動是沒有感情,不是只有講講而已,我提供這個意見,希望社區教育是一個雙向的,不能一個課程重複再開。

 IMG_3200.JPG

黃莉婷執行長:在課程部分,因為重複開課容易導致越來越少人的學習興趣,但教育是百年的事情與責任,接下來我們也請地主的林村長來分享一下。

坪頂林宗賢村長:目前坪頂生態跟產業,其實是成功國國小,有沒有什麼辦法,我們也申請社區營造、林業等計畫,像是做田人坐不到三分鐘就走了,學習意願不高,尤其是這邊的小孩越來越少,有沒有什麼辦法將老人拉出來,第二點是外配的問題,像是家庭等問題,因為,如果去外面工作大概都要分開,最後,不是離婚就是跑出去。是不是可以透過計畫上一些課程,我知道這不只是外籍新娘的問題,而是雙方的問題,如何可以讓夫妻一起來上課,這是我的提問啦。

IMG_3196.JPG  

林源泉教育處長:我要先講嗎?好,社教科以外還有一個家庭教育中心,像是農會的家政班,一個事情,一個是學習動機的問題,就是習慣,我就是沒有習慣,我就是要看連續劇,突然間要他來上課是比較困難,動機就是只有在課堂要用其他的方式來呈現,至少要把他騙出來,像是隔代教養。用引導的方式跟孩子溝通這樣的議題,意思是說這是有動機,像是:如何使用農業肥料,他沒有強制性,不像是體制中有強制性,變成說是持續性學習與人的經營,學習人脈的經營來配合,後來就是我們這裡,以社區大學來看我會看到兩件事情,人數不足能開班,認為那是可以試試看,尤其是第一次開的斑,即便降到五個人都可以開班,再來是規模的問題,一個林內鄉你的資訊有沒有傳達到每一個人身上,要開會有十個九個說不知道,資訊有沒有人知道,社區大學也是差不多這些人,那些班底,學習力旺盛的一直都是在,怎麼讓他麼出來,這一部份就是,資源我是覺得,你只要人肯出來其他都不是問題,像社會局也可以,家庭教育中心,還有長青學苑,重點是誰要把人拉出來,是後續目標跟動力的問題,變成產業也沒有辦法,變成自我消耗每一個人都在那裡一直跑掉,領導的人也會自我懷疑。就大概是這樣。

黃莉婷執行長:教育處家庭教育中心及社區大學這裡有一些資源,接下來,我們請外配教育經驗豐富的沈美春 委員提供一些建議。

沈春美委員:第一次來到林內,以前,我常常去溪頭都會經過水門那邊,透過這次來到林內鄉,發現林內是很棒的地方,大埤有一個漂亮的酸菜館,想不到林內坪頂更漂亮,讓身為崙背得我好羨慕大家。在不久的未來,詔安客家的崙背,將預計也要成立一個客家文化館,外配的家長數量對崙背國小來說,是倍數在成長,五年前不到五十個,今年已經破百個了,從前幾年,我一直在教育處工作,他有一些課程要開,我們每年都會去做這一些工作,剛開始的時候我從民國九十二年開始做,第一年要找人是很困難,一家一家去問,資料是去戶政事務所拿的,後來結合衛生所,他就陪著我去,剛開始看在老師的面子,讓她們出來上課,接下來我們要想辦法怎麼讓他願意留下來上課,首先,讓她喜歡來上課保持一個聯繫,我先跟他做朋友,每天大概花一個小時做心理輔導,聚在一起最愛做的事情就是批評婆婆與公公或是先生,然後,我就會說即便老師讀到大學畢業,一樣也是要做媳婦的事情,我婆婆也很會罵人,這樣交流說明之後,他們的心裡就會比較平衡了,並且讓他們會覺得老師跟你是同一國。現接段,我們不再做師資課程,改做數位課程,轉到學習做數位電腦,林內鄉很可惜沒有申請,古坑有兩個,崙背鄉有兩個,今年我們已經做第四年都是教育部補助的經費,一年大概開兩百多個小時,我看一下林內鄉的問卷,挺強調觀光與電腦資訊的學習需求,可能與自然資源與空間有一點關係,對弱勢、課輔有一些關係,申請學生志工,雲科大帶著他們的學生針對外配子女的部份做夏令營,受雲科大輔助,第二年就跟虎科合作,財經系的學生,小小理財專家的冬令營,連家長都很興奮,問說要不要開成人班,我們今年也是跟虎科大的電機系合作,以他們專長做防盜器,要自己保全,學生做一些電動的玩具,其實資源分很多,學校一定要跟社區,學校有很好的會計,我們也跟客家文史協會,貓兒干文史協會合作,我們申請經建會婦女數位落差的部份,民間跟我們學校一起互補作用,創造利益就是社區,大概是這樣子。

 IMG_3206.JPG

黃秀雲小姐:林北社區成立的數位中心,是研考會比較小型。

黃莉婷執行長:先補充一下,跟外配說到學校學習,公婆會比較同意,做一個社區教育化,教育社區化的部份,林北社區是由研考會部分都讓教育部承受,轉型的過程中要作延續,我知道林內鄉公所的圖書館也有一個數位的學習中心,也是一個資源,一個e化的學習都是一個機會。

坪頂林宗賢村長:開課要找二十個人比較難,我們沒有這麼多人。

鄉公所蔡汀霖秘書:我們這邊八個,我們是電腦上網的,那是剛剛開始,人數比較少。

黃莉婷執行長:現在開課的門檻已經改變了,針對公益性的議題課程教育處這裡有放寬條件,像張子見老師的環保議題課程不到十個人就可以開課了。

陳姍姍委員:社區教育核心最主要讓大家有社區感,人是很重要,人不一定要規劃什麼,帶到社區來,關鍵的問題是,如何找到一組人,一個社區的想法希望或者是共同面對的問題,以外配為例,上課或許對他們來說是一個解放,慢慢去談才可以談出一個方向,像是林源泉處長也說過,林內有八色鳥、茶葉的資源跟水資源等等,成功國小有一些一日課程,我們把校外旅行改成縣內,每一個社區都在交換,體會鄉土的美感,會有源源不斷的,不只是林內鄉的國小,或者是跨縣市的部份,當然說大家會想要按一些種子培訓,這一批人哪裡有火可以繼續溫熱,台灣有很多保育團體,也是要大家集合,像是八色鳥是全國代表物種,是一個議題性抗爭,雲林有山有海,兩邊可以做一個互動,不一定要做很長的交通,比較困難的是如何找到這些人,崙背聽沈老師來說,是一個很好的互動的部份。

 IMG_3209.JPG

楊永雄委員:推廣推動很難,像是推廣股也是花錢去推廣,像是社造林內來說,每一個社區都是在做的,林內這邊最普遍,不過好像後繼無力,冷掉要過一段時間才會起來,包括生活活動都是一些學習,像我們文史協會已經第八年,我們都有倦怠,有一樣一定不能拋棄舊就是終生學習的概念,我們靠的是學習團隊,大部份會說是城鄉差距,鄉下人白天要勞動,晚上要看八點檔,其實很難,以我們自己的例子來說,西螺教學中心,二崙、崙背、莿桐等,大概兩年前由公所跟社大有接觸後在那邊開這些班,第一年還是規定三十個人,廖坤猛在公所也是我們協會的,第一個班是半費的,他沒有爭取到他自己付錢,鄉下人去學習就是以為不用錢,第二我們不一樣,我們就開了五個還是六個班,超過西螺,都是學員自己負擔,熱度可不可以保持都要看自己開的那個班,對學員有沒有好處或是運用,我們是北管班,把它變成常態性的社團,沒有申請社大,不過已經維持三四年,固定在星期一二的點,固定外大家也變成朋友,另外教室去廟會表演,也是可以維持,客語班也是持續,也一些老師都是我們這邊出去利用doc一起教學,用電腦打出喀加發音、文字等,這個班就不會斷,導覽解說班夭折,應用的問題就產生,老師也會被榨乾,處長說計畫明年才會開始,早一點實施我們就不會斷掉,另外一個是農業班,前幾天我們開了一個短期的班,大家也會回來,其他我們的班除了社大課程都是免費,讓他持續讓他切身有關係,提供作實用的安排,這也是社區學習面對這樣問題,可以解釋幾位提出來的問題

IMG_3211.JPG  

黃莉婷執行長:由於時間關係,我針對二由二跟大家說明一下,學習障礙的部份,如果可以解決,這幾個問題針對林內鄉來說明,像是終生學習、社區事務的瓶頸等等,今天有很多不錯的老師在現場,大家可以針對這些討論內容,什麼是具體可以操作,像是資訊教育的部份除doc之外,每個學校都有電腦教室,讓大家一起就進來學習。

林源泉教育處長:我們面對很多問題,像是新的議題,二十個人會不會沒辦法開課,如果社區化是不是有這麼多人願意來,終生學習的中心,他的學習領域是不是要這麼清楚,像是影片學習,類似這樣不一定是清楚,可以模糊一點,變成一個綜合課程,可以更活潑,我去蘇格蘭十幾天都看威士忌,可以做成品酒課程,我們都在做家長會學習的部份,可以來的都是可以不用來的,有一些躲在角落一直不願意來,對願意來的會有成長,更需要的人不出來,我就想說可不可以利用其他管道,利用電視,聽聽看,用散彈的方式。像是學校可不可以認養。作成簡單的學習文物館。可能阿,doc校園,開放社區進來,學校本來就要用教育網,他往上是不用的,不過像現在有一個問題是,單機,但一個主機開機的問題,每一台都要處理,現在有一個軟體,就可以適合來做,這個部份是可以解決,我在想的是我可不可能,不要硬性規定什麼就是什麼課程,讓小孩子把父母親帶出來,技巧的隔開,拜託學校來配合,要慢慢的,教育處一定完全的配合。

湖本廖健良前村長:小孩子帶家長是一個很好的想法,我說個例子是多倫多他們是有分組不是只管自己的課程,他是一個團體大家可以集合,當做一個團隊的成績,包含家庭也是學習,學校老師這一塊,再來講到說,戶外教學的落實,早期有全校性、全年急性,到社區只能成為班級性的,由學校來作主導。

林源泉教育處長:帶學生出去,首先要解決老師跟校長的心理障礙,像是東和國中到鹿港有學生受傷,第一個保險,第一個是注意安全,一定要先解決,要全縣的學童保險是要注意。我把這個先說完,就是在林內學習文創的董事長,他也很熱心,他認為學習以外,他認為紫斑蝶可以成為世界性的符碼,張力這麼強的故事其實可以變成國際性的東西,缺的是專業的設計師,他會找到我們是有一個攝影師NHK的,講了很多事情,包含成功國小,以後透過包裝,遷移的時候有替代道路出現,成為文化處的業務,從社區找,內部行銷外部化,我們要跟文化處。這是順便說明。

 IMG_3188.JPG

黃莉婷執行長:地方文化館是重要據點,未來不要說各社區,看更遠更大,文創就是做文化創意產品很厲害的團隊,包裝地方文化產業,回到社區的人準備好了嗎?未來步向老齡化的社會,我們也是在做準備,透過生態也是一塊,跟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小花蔓哲蘭很嚴重,也可以生態的一部分去做探討。

坪頂林宗賢村長:小花蔓哲蘭就是茶園荒廢的原因,現在透過廢耕計畫正在做,茶的價錢不好,產量也低,我們做也沒錢,我們也是透過一個廢耕計畫來做。

湖本廖健良前村長:其實荒廢的果園跟茶園是小花蔓哲蘭最喜歡的,其實是學校沒有把學生帶出來,其實我們雲林縣有很多學生不知道,有很多國外的人都來,如過我們的學生都來,這個訊息沒有傳出起,社區學習的部份沒有推廣,把社區休閒產業也一直做不起來是最可惜的部份。

黃秀雲小姐:是不是學校的作文課給小朋友寫認識自己的故鄉,發現自己的故鄉,還有很多公務人員說他們也都不曾看過,包含人文地景產,像是帶了很多二十幾個生態專家來看,很多國家的人都知道,我們自己不了解自己,能力、喜好、特色,沒有辦法說已沒辦法發揮,有什麼古蹟、產業等等,像是我們的社區,自己編舞,練習的好高興,媽媽也出來看,竟然自己會編舞還有一個團隊,假如說社區大學,配合學校參加社區什麼活動,有一個獎品對學生是一個很大的鼓勵。

 IMG_3228.JPG

林中國小戴玉惠校長:我沒有真正看過八色鳥,我已經常常去了,也沒有見過,都是一些想像。

湖本廖榮林前村長:差不多兩個月的時間,湖本比較容易看到,可以找到四次鳥巢,要找對時間還要找對人去看,其實全台灣低海拔的有,大概是在求偶季節出現,所以要找對的時間去看。

林中國小戴玉惠校長:專家才看的到,我常常參加,像是一日遊也是你們選的日期,不過還是都沒有看到。

 IMG_3230.JPG

湖本廖健良前村長:那不是賞鳥的日子,是短期的文化一日遊,可能是一個小時左右。

林中國小戴玉惠校長:我們沒有這麼多錢,還有安全的問題,沒有很大的遊覽車是很難的

陳姍姍委員:八色鳥我曾在荷苞山也看過,大概是清晨、傍晚覓食的時候才會有。

黃莉婷執行長:所以我們可以體諒校長無緣與八色鳥相會,不過,我想戴校長可能是認為有一些是需要眼見為憑的感覺吧。

湖本廖健良前村長:其實這是一個促進消費,觀賞生態是一種學習也促進社區發展的機會,還有社區媽媽的參與等等,也是一個動力,可以配合學校的戶外教學。

黃莉婷執行長:那我們也邀請一下九芎國小的鄭美女校長跟大家談一談關於社區教育的經驗或看法。

九芎國小鄭美女校長:社區我們也有學習到,像是樟湖也是,我們要思考會不會破壞生態的部份,包含解說部份,樟湖也是本來由學校帶,慢慢轉到社區,我們幫他們申請農委會的經費四年,再來是營建署的,讓他們做一個社區步道美化什麼的,社區認同感是最重要,一定要發現家鄉的美,如果沒有你會去關懷你的社區嗎?我們是讓他們攝影,給他頒獎,好像一堆人就是走入社區,鼓勵老師去廟、村長家上課,我請小朋友做一個小小記者,或者是讓爺爺奶奶說一些在地故事,傳統像是村發生的事情,增加親和力,小朋友面對老師會有一些厭惡,但靠學校走入社區,我的經驗不是很好,我的外配也多,社大這個部分我也擔任過講師,學校部分我們也有補校,也有攜手課後輔導、月光天使,不過,這些繁多的工作讓學校的老師們從早上忙到晚上,現在,這裡既然是文物館,我們可以嚐試著把外配的美食、服裝融入,以後我們用分組的方式操作,若是要像這樣正式會議的方式叫他們說話可能很困難,那建議可以用圖書會的方式,或是教導他們一些親子技巧,還有授課的講師也可以由社區去,或是讓社區的爺爺奶奶說故事也可以,而鐘點費可以給老人家,有交流也有聯誼。或者,可以舉行外配的國際日,談談心中的話,雖然,我們去上課會說一些但是不會深入,會有一個宣洩的窗口,還有生日的聯誼,把外配的家庭找出來,花一個二三十塊的蛋糕錢,這些家庭出來這些外配會慢慢走入社區,婆媳問題本來就存在父系社會裡,天文館的部份斗六國小有,我們可以設置一個太陽館,配合學校上班時間,也是一個很好的設施,白天太陽很大,透過儀器來看也是蠻好的,我做一個簡單的分享,我們也做了一些思考像是九芎如何讓他開放、藝術進入,如果沒有藝術是走不遠,華山的地方我就跟他說要有一些文化才能長久,要社區、在地才能永續。像我離開樟湖那一群人還是繼續在運作,我們也發掘藍染的部份,爬山、DIY、早餐的配合,生物的多樣性沒有那麼豐富的話,我們要逆向思考,這是我的一些想法。

IMG_3238.JPG  

湖本廖榮林前村長:我有一些想法,開放不開放我們做一些拿捏,認識八色鳥比看到更重要,如果到湖本村先把網路的資料都蒐集好,八色鳥的故事更加精采。

九芎國小鄭美女校長:有沒有冊子的推行,或者是光碟的推行,像是鄉內在整個縣市,往外是讓這些學校知道,靜態動態是不太一樣的。

黃莉婷執行長:因為時間的關係,所以接續著討論第三個案由,還有社區教育的議題,並不是一時半刻可以解決的,像是村長的部份可以透過一些單位或資源的合作來進行或解決,在地可以試著透過生態導覽、茶文化、自然生態,越多越能吸引外部的人,雖然今天有些社團可能是第一次見面,不過,我們相信故鄉的社區教育問題並不是只有這次就夠了,例如:上次我們在大埤鄉的操作模式,就是我們會預約下一次的會議時間,讓大家透過互動討論的機會,慢慢形成共識;這也是我們成立社區推動小組的本意,非單點個別社區的視野在觀看社區教育,而是以整個鄉的整體性來看待,例如八色鳥的神話性也是可以讓我們了解,如同林處長剛提到的,八色鳥的議題甚至可以吸引學學文創的徐理事長的青睞,並建議將其圖像與故事以文化創意來發展,所以,在地與生態的豐沛資源一定可以創造林內鄉另一個奇蹟的。

楊永雄委員:關於非營利組織合作都是我們在思考的問題,不過,對於輪流去會議,我是有點懷疑,因為這種磨合的討論機制是一定要有人繼續去做,所以得看看我們這裡有沒有社團是成熟一點,讓他們來組成,如果是輪流恐將變成負擔,或許可以採取一個是官方,一個是民間的公私協力方式,因為在公所發佈訊息是比較容易,倘若鄉長有熱忱,但承辦不一定有,這樣組織可能會比較僵化,民間也是有一些熱情,有一些社團像是大埤有一些還很嫩,所以,這是我的看法,未來可以邀請公所,或者找一個民間社團搭配,這樣比較方便。

黃莉婷執行長:林內鄉可以來試試看。

湖本廖榮林前村長:其實包括學校跟社區也是,是可以來試試看。

蔡正龍校長:我們跟林北社區一起合作。我們跟秀雲姐一起合作,慢慢把其他的點帶進來,這是一個很好的合作方式。

黃莉婷執行長:其實社區跟社團互動密切,可以跟公所來互動看看,這邊空間,林內鄉都是可以來參與,我們可以跟林北社區跟成功國小一起合作。

鄉公所蔡汀霖秘書:我們一起都有合作,像是愛加倍愛家是因為之前的吳牧師調走後,新牧師跟社區互動可能就沒有這麼密切了。

教育處楊慧君:大家談了很多社區教育的問題,其實社大可以在社區開班,可以是短期的,也不一定要二十個人,值得開的課程我們是不收學分費的,之前我們在虎尾開布袋戲都不成功,所以孩子很重要,孩子想學所以就開成,社區大學教育部以前有補助,沒有缺課可以拿五百元,現在外配是要繳費,使用者付費的觀念是很重要,我剛剛跟蔡校長,跟理事長這邊可不可以開一個社大的班,不一定定是外配課程,是一個綜合,今天來了,透過上課是可以永續,像是美女校長幫我們上了很多課,教育處有補校課程,課長很鼓勵大家去,我認為大家可以出來上課,大家可以來嚐嚐坪頂的茶葉好不好喝,好喝,他不可以用再到外面去購買飲料,所以如何產出好品質的茶,是需要在地居民一起去思考的。

黃莉婷執行長:大埤是每個月一次會議,公私協力才能推展社區教育永需發展,是可以討論跟思考的,下次安排好的部份是不是可以告訴大家。

鄉公所蔡汀霖秘書:可以先訂出時間,先訂出下次時間

教育處楊慧君:先訂出時間,再跟鄉長說明一下。

黃執行長:那還是同一時間,星期二這個時段(十二月二十三號),會蒐集更多資源跟大家分享,社區還是要跟不同單位做一個互動,這裡也是我另一個小小的希望,釋放這個空間,跟學校一起合作,代表這個地方的文化,我喝過香拔茶,我是大力推薦,是要在公所還是在這裡?可以是一個高峰會議的地方,做一個經驗交流,並謝謝各位的蒞臨,不希望這是最後一次,而是未來林內鄉社區教育這領域上,可以長長久久的繼續推動下去。

 IMG_3107.JPG

 IMG_3114.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lc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