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常╱聯合報2008.07.20
每天騎單車經過台南高雄兩縣交接的二仁溪,都會看見河岸邊堤防新鋪上了一長排水泥模子堆砌的外牆,好像裝潢一般的美觀精緻,類似的景象在山區也不難見到,如果這就是所謂的「河川整治」,我實在想不出它的功效在哪?因為地方會淹水,所以要整治河川,而且常為了規避環評採用分段發包施工,結果越整越慘,越慘越整,如此惡性循環想到就令人頭皮發麻。
二○○五年六月行政院長謝長廷提出順口的「八年八百億治水條例」,且保證只要通過該案,投入經費築堤、抽水,淹水問題就可以解決。同年七月廿四日陳水扁到屏東林邊勘災,呼籲盡速通過治水預算。還強調,八百億元治水預算是「百姓保命錢」,不是縣市長選舉的綁樁經費。
水患當頭民氣可用,隔年立法院迅速通過治水預算。未料引發外界強烈質疑,認為是假治水之名,行政治分贓之實。此舉引發上百個環保團體強烈不滿,更串聯發起活動,支持行政院提出覆議案,並呼籲解散國會,終結亂象。
近年地球暖化的連鎖效應已反映在極端的氣候表現上,非旱即澇幾成常態,尤其是台灣濫墾濫伐濫建嚴重,雨水欠缺樹木枝葉與根部的攔截吸收,大量人工水泥化的溝渠與道面加速地表逕流,相對減少地下水的挹注補充,未來即使氣象預報精準,恐也難逃水患的侵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