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計畫執行至今,陸續有九個縣市完整執行三年計畫,其建構之縣市社區教育學習體系亦日趨成熟,本次會議擬邀請社區教育深耕輔導團與數個示範縣市進行議題式經驗交流。本次會議主題為「建立社區教育學習體系的關鍵與轉變」,而交流議題包括:
l 【政府與民間行政體系】終身學習機構調查:有效串連、發揮綜效;
l 【調查資料深化與運用】社區學習需求評估:資源整合、立即滿足;
l 【民眾學習模式之轉變】量身訂作在地課程:自主規劃、永續學習。
本次會議以中區社區教育團隊為主要對象,包括: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台中市、台中縣、南投縣、彰化縣、雲林縣,八個縣市。為協助各社區教育團隊有效執行本年度計畫,特辦理此次議題式分區共學工作坊。在本次會議中,數個發展成熟的社區教育團隊將會以互動的模式,與其他縣市分享其建立社區教育學習體系的歷程與經驗。
二、會議議程
時間 | 議程內容 | 主持人/分享人 |
7/25日 09:30 | 報到 | |
10:00 / 10:30 | 共 學 議 題(一) ~建立社區教育學習體系的關鍵~ l 各司其職(公私部門團隊合作) l 通盤瞭解(機構與民眾基礎資料調查) l 滿足需求(人人可學、時時可學、處處可學) l 永續經營(建置體系交流平台與資料庫) l 制度建立(有效形成執行計畫) | 主持 人 教育部社會教育司 分 享 人 社區教育深耕輔導團 陳松根委員 |
10:30 / 11:00 | 議 題 示 範 ① 【政府與民間行政體系】 終身學習機構調查:有效串連、發揮綜效 l 體系如何建構? l 機構如何分工? l 團隊如何合作? | 分享人 宜蘭縣社區教育團隊 |
11:00 / 11:30 | 議 題 示 範 ② 【調查資料深化與運用】 社區學習需求評估:資源整合、立即滿足 l 縣市政府的角色為何? l 執行單位的功能為何? l 社區組織的工作為何? | 分享人 新竹縣社區教育團隊 |
11:30 / 12:00 | 議 題 交 流(一) l 以績效指標為目標; l 進行知識倉儲管理; l 團隊代替個人主義。 | 與談人 社區教育深耕輔導團 陳松根委員 |
12:00 / 13:00 | 午餐與休息時間 | |
13:00 / 13:30 | 共 學 議 題(二) ~建立社區教育學習體系的轉變~ l 建立公部門與民間機構協力的可行性; l 擴大社區民眾參與終身學習的可能性; | 主持人 教育部社會教育司 分享人 社區教育深耕輔導團 王本壯委員 |
13:30 / 14:30 | 議 題 示 範③ 【民眾學習模式之轉變】 量身訂作在地課程:自主規劃、永續學習 l 設置學習機構課程資料庫的用意為何? l 建立社區民眾學習資料庫的意義為何? l 如何設立網絡平台與其運作機制為何? | 分享人 苗栗縣社區教育團隊 |
14:30 / 15:30 | 議 題 交 流(二) l 各項終身學習資源有效整合; l 解決現存社區民眾學習困境。 | 與談人 社區教育深耕輔導團 陳松根委員 王本壯委員 |
15:30 | 終身學習、滿載而歸 |
三、摘要紀錄:
陳松根委員分享~參與社區教育學習體系計畫過程與發展
˙從事社區教育的工作需要的是實力的累積,而對此計畫感觸最深的是發現社區學習的需求度與生命的關係;演說中提到成人教育的研究顯示,年紀在24歲的人,喜歡探究土地與故鄉的人、事、地、景、物,而34歲階層的人,對於科技與資訊的興趣最高;對於親子互動與溝通的需求部分,多半是以44歲左右的族群為主,而54歲以上的社會族群則是對於健康與休閒的學習需求最大,這也正反映出人們對於生命生長的不同階段與需求。
陳松根委員分享~參與社區教育學習體系計畫過程與發展
˙從事社區教育的工作需要的是實力的累積,而對此計畫感觸最深的是發現社區學習的需求度與生命的關係;演說中提到成人教育的研究顯示,年紀在24歲的人,喜歡探究土地與故鄉的人、事、地、景、物,而34歲階層的人,對於科技與資訊的興趣最高;對於親子互動與溝通的需求部分,多半是以44歲左右的族群為主,而54歲以上的社會族群則是對於健康與休閒的學習需求最大,這也正反映出人們對於生命生長的不同階段與需求。
再者,是組織的建構,這部分主要是凝聚一群具有理念的人,透過社區學習的現況調查,尋找出學習的「落差」,透過落差的顯示,並創造出需求及針對其需求進行更適合的教育資源。最後的條件就是「行動」,那麼好的想法與理念,倘若不去行動,上述的種種都是空談與妄想,而要落實理想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執行,而陳老師的建議就是去找尋一群願意坐下來溝通的人,好的事物都是先由溝通開始。
˙分享對於有趣的教育理論:才能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努才型,這類型多半都是需要給答案的人;二是人才型,這類型的人多半需要施予開放語言及經驗的傳遞來培育,第三種是天才型,是擁有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力,但多半也是個挺會亂說話的人,然而,針對不同類型的人,所運用的教育方式各有不同,因此,學習的模式不該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需要視其能力而調整。
˙經典的座右銘『成功是信仰的堅持、熱忱與正確的心!』
˙強調民主的真諦在於充分的溝通、尊重多數及熱忱堅持,透過社區教育學習的養成,建構民眾的民主素養,體現在生活的態度之上,而非僅只是泛政治的表現。
宜蘭團隊分享—宜蘭縣除了持續建構百工教室的社區教育體系外,未來更將以鄉鎮為單位,進行更貼近在地社區的教育學習體系建構。只是宜蘭縣在執行工作上,面臨到的泛政治的困難,不過,因為宜蘭的民間組織能力堅強且熱忱堅持,盡量避免過度政治干擾到社區教育學習的體系建構與推動。


苗栗團隊分享—苗栗團隊主要致力於在地知識與經驗的累積,並透過數位資料庫的建立,將苗栗縣社區的社區教育學習網絡逐漸鍵連,現階段更投入注挹在教育學習卡的資源上,這是結合著健保卡與學員學習卡的數位化學習個人資料建立。


四、心得分享—



宜蘭團隊分享—宜蘭縣除了持續建構百工教室的社區教育體系外,未來更將以鄉鎮為單位,進行更貼近在地社區的教育學習體系建構。只是宜蘭縣在執行工作上,面臨到的泛政治的困難,不過,因為宜蘭的民間組織能力堅強且熱忱堅持,盡量避免過度政治干擾到社區教育學習的體系建構與推動。


苗栗團隊分享—苗栗團隊主要致力於在地知識與經驗的累積,並透過數位資料庫的建立,將苗栗縣社區的社區教育學習網絡逐漸鍵連,現階段更投入注挹在教育學習卡的資源上,這是結合著健保卡與學員學習卡的數位化學習個人資料建立。


四、心得分享—
參與此次會議的團隊多半為新加入的縣市,參與的對象又以公部門的學員較多,有別於以往,此次的互動與討論相當熱烈,而討論的內容主要是執行的團隊與縣市現階段遇到的困境與問題,例如:新團隊已經執行將近三個月了,其經費卻仍遲遲未見,但因為此計畫已經行駛近四年,相關的經費申請流程仍舊不通暢,所以,有團隊提出意見,期盼教育部能夠進行改善,畢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過,這並等同各縣市的社區教育工作可以停頓,只是做的多寡與程度的問題,比較佩服的是教育部的代表張小姐,相較於其他的公部門承辦人員,敬佩她的直言;她表明有多少錢做多少事,且會將訊息帶回去教育部日後研擬,並追蹤各縣府的經費發放狀況,大大解決了有些執行團隊快要斷糧的危機!
再者,此次的討論中,有些團隊不滿教育部的經費核發標準,因為有些單位較高、有些卻相當的低。這部分由王本壯老師說明當初的評量計畫方式,主要是考量其內容規劃、可行性、影響層面、執行程度及團隊經驗..等,令我比較好奇的是,錢的多寡應該不是影響的最大主因;重要的是,教育部後來再審的經費是可以視各團隊能力所及而調整的,這部分的經費多寡討論竟然是此次會議的高潮,最為熱烈!真是令人訝異,這些團隊是否真的清楚此際化的本意,就我理解的部分,此計畫其實是個可以讓各縣市視其縣內社區學習狀況與需求,自由發揮與規畫適合的社區教育模式,或許較為抽象、模糊,不過,這也正是我們為何來此學習的目的;透過前輩的團隊經驗,在自我尋找與了解縣內的社區教育樣態。
此次會議比較可惜的部分,就是較少詢問與分享到現階段各縣市在操作上,
經驗與問題的互動討論,其實連休息的時間也沒有設計進入議程之內,畢竟相聚的時間真的有限。不過,本人還是發揮自己愛交際的特性,廣結善緣囉!

會議之後,順道參觀東海大學內著名的「路思義教堂」教堂,在60年代
興建,費時一年、花費5萬元美金。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