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都會記得7-11幫傳藝拍的宣傳影片、金車拍的短片、國際划船邀請賽及一些宜蘭的廣告短片,每次看到都是在想說要去,而且從莉婷學姐這裡知道宜蘭在觀光上做得不錯,在社區營造上更是各縣市模範,難得有機會,當然就是得跟了。在剛到宜蘭的時候,對於火車站前的“丟丟噹森林”感到非常好奇,利用鋼骨結構去裝飾出一個宜蘭的小特色,有企圖的讓大家去記住宜蘭有什麼,也利用了大家都記得的丟丟銅兒歌,讓大家更記得宜蘭的特色,除了在火車站的旅客服務中心有完整的宜蘭介紹之外,在森林旁的宜蘭縣休閒農業旅遊服務站內還有更多與休閒農場相關的訊息,完善的網路聯絡網,都可以讓人感到他們對於觀光上的用心。宜蘭的特色當然還有很多,像礁溪溫泉、號稱第13鄉的橘之鄉、太平山等都是很在地性的地方,當然這些地方不是本來就一定存在的,有的也是營造、建立出來的。

在社區營造與社區教育上,宜蘭做得都比其他縣市早,而這一次的參訪活動重點就是在於參訪宜蘭當地的社造與社區教育,在五結鄉的二結社區,他們社區居民無私的付出,去為社區做了這些事情,甚至還可以創造千人移廟的活動,而不是單純的將他拆除,不見得每個地方都可以這麼做,而且新廟的意像還跳脫出傳統寺廟建造的樣式,使用圓、太極的概念,要做出能與人更融合的感覺,只是不知道這種建造形式會不會有破壞風水的議題產生,還是更可以增加當地的觀光效果,用一間獨一無二的圓形廟宇,再加上移廟後的古蹟形成另一個特色。而在聆聽社區為我們所準備的簡報時,也有聽到社區為我們分享他們遇到的困難,這樣的困難點無論在哪個地方都會遇到,只是遇到時處理態度、方式不同。另外在社區教育上宜蘭與學姐們做事的方式不同,開始執行的方式也不同,雖然不同也不見得是不好,至少是一個開始,運用各種不同的手段去做連結,以便更容易達到其目的性。

 

後來在礁溪鄉的玉田社區,他們與我們分享他們的社區教育經驗以及現在準備於11月在林務局要舉辦的百工教室,使用了很多不同的課程去拉攏社區內的居民們來參加,並且找出社區本身的定位焦點,也利用了可移動的百工教室讓居民們可以隨機參加、隨處學習。只是對於他們所開設出來的課程感到有點相似,在之前學校的課程之中,發現有很多社區也是做相同的課程,準備做為這個社區的特色,那麼就跟學長提問的一樣,該如何解決這相同的特色,還是要更營造出另一種特色出來?雖然這只是一個手法上的運用,也是為了社區內人們感情的聯繫,如果可以運用自己社區內更在地性的人文、資產來做連結的話,是不是就可以減少與其他地方的社區有強碰的特色,也更可以加強對地方上的認同感呢?

雖然我們去宜蘭的時機極度不對,是在颱風來臨之前,但是社區的人們也依約定來為我們介紹社區,而且還說得意猶未盡那份對於想與大家分享的心情,是一種對於社區關懷的積極與熱情的態度。在社區以外,也看到宜蘭對於古蹟、歷史建築防護的態度,當然颱風是對著宜蘭來的,措施是一定要有的,可是看到這種措施就會覺得他們的用心。只是講解的小姐對於我們所去的宜蘭設治紀念館可能不太熟,學姐問他這是日式宿舍的哪一級,卻有點回答不出來,如果是真的導覽老師的話,或許他就知道了,可惜是颱風天,不然設治紀念館是真的具有濃濃日本風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lc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