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雲林縣位處於濁水溪下游的扇狀三角洲上,所以其廣漠之大平原可以一望無際,為臺灣最平坦的地方之一,土地總面積為1,290公里,全縣共分為一市五鎮十四鄉,縣治所在地為斗六市。雲林縣的地形十分平坦,除斗六市,古坑鄉及林內鄉等三鄉鎮市靠近山地外,其餘十七個鄉鎮均位處平地,加上氣溫、雨量……等氣候條件也非常適合農漁業生產,故自古以來,整個經濟產業活動便一直以農、林、漁、牧為主,所佔全縣的比率高達六成之多。
雖然從發展歷史來看,雲林縣應是台灣島內最早開發的地方之一,早在明朝天啟二年即有福建漳州人顏思齊率眾登陸北港附近,但因為經濟產業發展一直以一級產業為重,於農家所得偏低,就業機會不多的狀況下,近十五年來全縣人口一直呈現外流的現象,甚至在總人口數方面,也有逐年減少的情形,全縣發展顯得相當緩慢。

雲林縣面臨著上述種種問題,尤其在教育資源部分也是較為缺乏,然而近年來,終身學習政策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逐漸蓬勃發展,而國際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歐洲經濟合作發展組織,亦開始推動終身學習。我國在2002年開始制定相關學習法規,並與世界終身學習教育理念之潮流接軌。雖然雲林縣的教育資源相較於其他地區,更形匱乏與不足,但縣內各級學校與社會教育部門,如大學院校、中小學、社區大學、社教站、社區營造中心及社區數位發展研究中心等單位,努力經營社區之文化、藝文、資訊教育等課程,再加上,雲林縣的外配情況較多,無論是新移民的文化交流與學習,或是第二代子女的教育與課後輔導部分,都是目前教育學習中普遍共同情況。然而,如何運用有限之教育資源,協助更多鄉鎮中的居民,對於教育的認知與能力提升,亦是目前本縣教育政策最大的課題。

其次,是由於公部門教育體系之橫向交流不足、互動缺乏,形成各自行政或是疊床架屋的資源浪費與重複情況。加上學校體系、民間社團組織、公部門體系與社區族群之間,彼此陌生而形成隔閡的狀態,要面對此種隔閡、各自為政、不流通所造成社區教育資源的不公平性,譬如各個單位承接來自於公部門、企業、非營利組織等不同單位的資源,而開設許多學習課程,但卻容易造成同質性過高,而造成教育資源的不均衡,或是重複性太高,降低了民眾學習與參與的意願。

除了教育的普及問題外,雲林縣的人口老化情況、專業人才不足、隔代教養等也是鄉鎮中普遍的問題,面對這許多不同階層的族群,如何透過學習體系與平台的建構,讓每個階層的族群們獲得快速與立即性的教育資訊與學習機會,更是各部門與教育單位所要面臨的挑戰。
因此,未來本計畫除了整合學習資源與組織之外,更希望能夠貼近社區民眾的需求,相互討論並帶動社區之相關文化、生態、產業等發展,並且針對社區人口組成、生活狀況、族群文化、在地產業及社區經營等不同面向,擬定社區教育之推動策略。並且根據社區教育方案的發展步驟,從事社區調查與在地資源之分析、社區學習需求之評估、確立出社區教育的目標與教育政策、並且進行各類社區教育人才之培訓,還有推動各類之社區教育方案與其教育方案之成效評鑑。

廿一世紀的世代,是高度資訊化發展的時代,資訊網路與無線通訊設備的應用將成為知識經濟的基礎,台灣加入WTO後,我們即將迎接全面性的國際競爭,僅管挑戰如此嚴苛,但新的科技與新的市場,卻也帶無窮的發展潛力。因此為了確保國家未來的發展,培養適應新世紀的國民,國家的教育政策與內容,應該整合社區教育與資訊科技的應用,運用科技平台的建置協助社區教育的落實,以提昇教學成效。數位學習(E-Learning)具備隨時隨地的高取得特性,尤其符合現代社會快速變遷的模式,可營造一個自主的、個人的學習空間,因此,數位學習將是未來網路時代的重要趨勢。


除此之外,社區總體營造是需要社區居民的共同參與,而社區居民的參與力量更是需要建立在共識的凝聚之上,透過社區居民的認同與共識,才能夠積極地推動社區中攸關民眾的公共事務,然而,共識的凝聚與認同度是社區教育的根本與基礎,透過紮根的人際關係建構與互動,才能了解社區之真實需求,因此,社區型學習教育對於社造工作積累與深化是相當重要的一環;並且可以縮減城鄉學習的差距與資源的均衡性,因此,雲林縣的社區營造與社區數位發展已經逐漸醞釀出一股社區學習與資訊教育的力量,未來希望透過社區教育學習的整合,建立社區之陪伴與資訊網絡之建構,縮減在地社區教育之落差性,刺激社區民眾學習之意願,並引發區域社區之學習力量與需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lcles 的頭像
    ylcles

    雲林社區教育學習網

    ylc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