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訪問對象:

雲林縣沙崙湖文史關懷協會─吳雙喜大哥、張杏慈
時間:97年 5月 24日(星期六)10:30am~4:20pm
地點:四湖三崙國小
參加人員:黃莉婷、林妍廷、吳雙喜、張杏慈、蔡宜民

討論議題:

1.      訪談目前社教站與文史關懷協會的經營
2.      如何落實社區教育工作之推展與願景

內容摘要:

1.  參與喜哥在三崙國小所舉辦的社區寶貝地圖活動,並記錄其活動情況。

2. 
討論目前將四湖社教站的經營重心轉到三崙社區之中,因為近二十多年的辛苦地經營四湖社教站,目前面臨社教館轉型的瓶頸,因為全台的社教館與社教站相關業務已在去年底,由教育部社教司轉移到行政院文化建會的管轄之下,並將社教館改制為生活美學館之業務。

3. 
已在去年成立了沙崙湖文史關懷協會,並開始思索如何經營社區教育之工作推動,並且已經著手整理協會之活動空間。

4. 
由於具有豐富的社教站經驗,並相互討論未來將如何結合社教經驗與社區營造之理念,落實在社區的文史與社會照輔的層面中。

5.  
針對多元就業方案之人員續聘問題,相互討論與交流,因為以前在高雄環保社團任職時,也曾申請社會型的勞委會多元就業方案,故 對於訓練有成的工作人員,面臨一年一度的重新聘任有其困擾點,倘若沒法繼續聘用那又將重新訓練新人,這對社團的人才運用與社區關懷的經營是相當困擾。因此,趁機教授一點小小的技巧與方法,可以降低社團的壓力與困擾,並可將人才留任,這也應該是政府落實就業計畫案的最大的效益。

6.   
活動後,在喜哥、大嫂及宜民的帶領下,參觀了當地相當著名的歷史建築--吳家古宅,驚嘆此建築的獨特風格與豐富樣式,彷彿參觀了一個結合著日式、閩南式與現代式三時期的建築樣式,更難得的是這樣的建築是現任屋主的大哥去日本參觀時,回台後自己仿造與設計的,這更添此建築物的價值與獨特性,而這吳家古宅的子孫們曾是擔任在地的村長與農會要職人員,屬於當地有名望的家族。

7.   隨後又驅車前往進入村口的聯外道路踏查,因為喜哥有個想法,即希望能夠透過設計專長的人,將入村庄的謝姓廟宇旁空地進行入口映像的設計與規劃;這樣可以讓進入社區的外地朋友對當地具有印象,不過,我建議他可以先思考一下在地社區有何資源,再由此資源進行切合當地的風土印象,進行設計與規劃,外部資源方面可以請教社造中心的專家與學者群,但在此之前,還是需要先進行在地無論是人才、環境與事物等相關資源調查,並規劃出一個可以讓社區的民眾們共同參與的---社區印象裝置藝術。


如同金頂電池般─精力充沛四湖的喜哥


四湖鄉社區活動的最大推手—喜哥


台北小姐嫁入雲林海口人家的張杏慈


二十多年來,始終如一服務四湖、支持喜哥的吳大嫂

採訪心得:
有句廣告詞曾說:「認真的人,最水(美)!!」這句話套用在四湖的喜哥一家人的身上,是相當貼切的,長久以來,他們全家從事社區服務與社區教育的推動,不遺餘力!而支持他們這份認真服務人群的傻勁,我想跟延傳有關,因為喜哥家族的長輩有人在日治時代擔任保正,而他雖擔任教育單位,但仍致力於社區的教育學習推廣,連帶的影響著下一代,聽吳大嫂說,孩子還在襁褓時期就帶出場,一同服務社區囉!
不過,此次參加四湖社區的活動,感覺到他們的心情有點消沉,原來是社教站多年的夥伴對他們有些誤解,因此,他們選擇回歸自己生活的社區經營社區教育與照護的工作;歸咎最終的主因,其實與社教館的轉型及各地社教站需要再登記立案有其關聯,雖然這是屬於中央的政策,但對於長期經營社教站的會員而言,並不得可以接受這樣的改變;因此,容易造成彼此之間的誤解與嫌隙。

然而,即使面對上述種種的困境,依舊澆不熄喜哥他們的熱忱,只是由社教站的平台改到經營自己生活的社區之中,未嘗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畢竟經驗的積累與人脈網絡的建立,並不會隨著人生舞台的轉變而消逝,相反地,更是擴展自我對於社區教育的範圍與視野,我深信四湖的這群好朋友們一定可以開創另一片天地,尤其是更能夠貼近身處的社區、土地與人群。

總歸一句話~「喜哥加油!沙崙湖加油!」

延伸閱讀:
發現四湖鄉三崙社區之美~1
發現四湖鄉三崙社區之美~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lcles 的頭像
    ylcles

    雲林社區教育學習網

    ylc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