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訪問對象:

雲林野鳥學會、雲林環境聯盟理事長─張子見 教授
時間:97年 5月 29日(星期四)2:30pm~4:00pm
地點:環球科技大學創意館501之14室
參加人員:張子見、黃莉婷、林妍廷

討論議題:

一、訪問生態教育如何落實在社區教育學習之中。
二、針對現階段雲林縣內的社區學習有何想法與建議。
三、討論農業首都的社區產業,該如何推展有機與健康之概念。
內容摘要:
1.  對於現行的社區教育學習部分,發現到太多都是以技能課程為主,而缺乏草根民主的培養與公民社會關懷等課程。

2.  
認為社區的結構性問題應該再被檢討與注重,並可以發現社區的問題之處,例如:社區中設置大哥大基地台、環境汙染問題、社區安全..等社區公共議題都應該在建設美好的社區營造工作時,一併被考量與設計的課題。

3.  
提及到社區頭人的影響多半是以政治性質的層面,對於社區居民的知能部分卻未被提醒出來。

4.  
對於目前雲林縣的外配問題也是相當需要被重視,因為從環境的觀點來看,目前內政部戶政司研究發現新移民第二代的問題恐將嚴重,而將會影響到整體人口素質的高低,不過,站在生態的優生學來看,混血的應該是比較優秀,然而卻在於這些外配的文化不同,加上台灣的配偶家境與條件多半都不是挺好,故影響到後續的人口素質與教育程度,所以如何落實文化相容與族群互動的學習,這部分也應該是未來社區教育學習體系應該注意的部分。

5.  
針對上述的第二代問題,社區應該扮演著何種角色與平台,若從社區經濟及社區福利的角度來看,社區的共同採買是一種方式,建立社區托兒所協助外配的第二代教育,還有讓更多的知識分子參加社區的工作,落實社區關懷。

6.  
對於社區產業與環境保育相結合的社區推動方面,環保聯盟的夥伴們目前正在推動諸羅樹蛙的綠竹筍社區產業,即是將台灣特有種的諸羅樹蛙物種,結合社區中的竹林保育,並將其生產的綠竹筍進行生態品牌的建立與共同採買的合作機制,鍵連土地、物種、竹林、社區及綠竹筍產業的多方結合;目前正在嘉義縣大林的三角里社區試辦與推動,而一群在地的知識分子並會定期聚集在”唬爛館”中討論家事、國事、天下事哦!。(曾在雲林的古坑鄉的崙仔社區試辦過,但因為經費不足後,社區就不願意再繼續做了,故轉移到隔壁的嘉義縣繼續執協..)

7.  
希望透過生態產式的社區產業計畫之推動,達到生態保育的小農保護計畫,並且認為”小農是生態的保護者!”,而非保護企業或財團式的農業計畫,並將小而美的農業社區經營模式推展,並且吸引更多知識分子的投入與參與社區更多的公共事務。

8.  
對於目前的農業檢定程序有許多的困難與不合理處,例如檢驗的費用過高、外來的影響因素造成農業殘留、平台太少及時效等等問題;因此現階段是以互信的”消費者取向”為生產的方式,因為竹筍有其時效性,所以避免生產過剩而造成的負擔;不過,這樣的生產模式主要還是建構在”互信”的基礎之上,即下列的說明:
˙建立消費者與農民的互動    需要社區的互動及跨區域共同採購    購買具環境友善的農產品。(生態指標的建構機制)(兼顧消費者/小農/環境/樹蛙等多元性的發展與需求,達到彼此共生的可能與永續性)

9.  
建議在社區營造的課程之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在地想像,這樣或許可以凝聚更多社區的力量與聲音,並建議可以伸展出更多的社區公共參與及討論的平台,並且嘗試著將社區中的保育的保育觀念的帶入及素養的提升。

10. 
雲林縣是以農立縣,形同是台灣的最大的糧倉,故應該建立糧倉生產的保護區,保留”精華農地”的規畫與相關開發建置,進而落實在社區的農業相關建設之中,如此才能夠形成在地的農業知識與技能提升,並落實社區中農村文化的永續經營與傳承。

11. 
所謂的農村永續發展是建立在生活中的”吃與喝”,倘若吃的不健康、喝的受汙染,那賺再多的錢也不能夠”吃”啊!因為目前台灣農業的生產系統出現了危機,或許透過社區教育學習的方式可以進行一些觀念的傳遞吧。

12. 
以濁水溪保護的問題,討論了關於土地過度開發問題,進而延伸到文化、社區、及水資源保護的河川保護運動,進而建立其品牌    土地意義/永續經營/文化傳承/經濟發展/保護行動/情感傳遞…等各種面向的建構。


雲林縣野鳥協會及環保聯盟的理事長—張子見 教授


子見老師長期關注於台灣的保育運動及雲林的生態。


這張海報的標題超有意思—有機才有機會!


這是子見老師提到台灣的另一種文化的宣洩表現—Fuck(幹譙文化啦!)

當這麼多的不滿情緒聚結後,反倒成為另一種宣洩的管道,並轉換成藝術的形式呈現。

訪談心得:
好久不見張子見老師了,記得上回是在八色鳥叫春的活動場合遇見他,這此透過計畫案的關係,有機會能與張老師接觸,這對於以往在保育社團工作過的我而言,熟悉的感覺又回來了,精確的說法~就是熱血吧!

先詢問了張老師對於雲林縣社區的想像與生態教育的推展狀況,前者答案是挺肯定的,後者的答案當然是不太樂觀啦!對此,子見老師也提到現在雲林的保育團體是將多、兵少,所已在基層的教育推廣就不那麼理想了,不過,保育團體也了一些的調整與轉變,開始注重到社區的經營與互動,例如訪談中提及到合作的嘉義社區綠竹筍共構模式,這也是現階段正在經營與合作的模式,希望藉此能夠將生態的概念落實到社區的經營之中。

看得出老師的用心與理念的堅持,雖然他比以前略發福了一點(因為他也說我騙胖了..><)不過,整個人的神情與氣色卻不是挺好的,因為他一直提及擔憂生態保育的觀念在雲林地區相當弱勢,所以連帶地經營多年的他,也開始有了倦怠之意,不過,倘若有機會讓他可以宣導生態理念,他還是不會輕言放棄的,此時,突然想起一句話:「時間容易消磨人的士氣與鬥志!」。即便如此,還是呼籲與期盼有更多的新生力的加入保鄉衛土的行列。
雖然,訪談的時間有限,但卻是收穫滿滿,並且開心看到保育團體的改變與接觸社區,只是不論在社造經營或是生態保育的各層面上,如何連結與形構出一套契合的合作模式,我想這將是此計畫所可以發想與深入關切的部分,畢竟連優秀的屏東縣與宜蘭縣,她們都是透過多方的接觸與鍵連,才產生出適合在地社區教育學習的體系,而雲林的社區學習體系一開始,我們就是希望能夠致力於文化與生態面向的學習體系建構,以我們最缺乏的地方為目標,從我們最熟悉的學習管道切入,慢慢形塑屬於”雲林”的社區教育學習體系,我想這也是社區的民眾們可以也應該要享有的學習權益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lcles 的頭像
    ylcles

    雲林社區教育學習網

    ylc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