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對象:雲林縣崙背鄉公所廖坤猛課長
時間:97年 6月 17日(星期四)3:00pm~6:30pm
地點:崙背貓兒干文史協會
參加人員:廖坤猛課長、楊永雄總幹事、郭淑貞、黃莉婷、林妍廷
議題:訪談對於雲林縣的社會教育問題與鄉內的學習現況

內容摘要:
1.認為早期社造的形態並未行政化,所以較具彈性,而現今因為社造已經營超過十年以上,故開始落實業務行政化,以經費為例,現在無論如何都是先撥入各縣政府之中,不過這容易陷入將社造當成是業務化的工作,對於初起步的基礎形的社區,就較少後續的經營與進階的課程延續,而多半被所謂的政策影響原先已進行的社造工作。
2.建議未來此社區教育學習體系計畫可以與縣府教育網連結,如此才可能有其延續性,不過也得注意是否與既有的教育網功能牴觸,這部分在說明其網絡平台與教育網是不相同的,因為我們的合作對象與群眾多為各鄉鎮的社區居民為主,這與教育處的教育網僅提供學校教育體系的族群而言,有著明顯的不同處。
3.認為目前社區居民的能力並未具備,而該如何落實具能力的培力工作,使各社區能夠具有自主能力,是當務之急;還有學校與社區的合作應該在密切一點,例如:數位資訊的硬體與能力學習,因為學校的學習資源較為豐沛,可以釋放更多的資源給社區民眾一同學習。
4.提出”社區小學”的公共平台概念,因為在社區中的小學是大家共同的學習記憶,而將此學習場域擴展到社區之中,這部分將需要由教育處來進行協助,以落實公民社會的終身學習觀念。
5.現今的社區規劃常面臨到一昧以觀光取向的設計規劃,但這樣的規劃方向不見得是適合每一個社區,但公部門與相關單位卻又以此觀念來主導社區的規劃與營造。
6.希望此計畫能夠落實鄉鎮內的社區資源整合,如此才能夠將社區學習的精神發揮出來。 

採訪心得:
崙背鄉是全國第二大酪農地區,全鄉除了酪農事業之外,哈密瓜與農業產品都是這裡的出名代表,而枋南村裡的貓兒干文史協會卻是個不一樣的地方,這裡典藏著在地的文化資產,從古老的名稱一直到傳統音樂的學習,都是這個協會所努力的目標與方向;近期,更響應著生態環保的觀念,而將田地進行生態與無毒農業的耕種方式。


能夠將這樣的保育與經營理念落實在這片土地上的幾位靈魂人物—楊永雄、廖坤猛與郭淑貞;這三位的結合,打造出了貓兒干這塊深具人文與生態的新農業空間,話說;這片土地的擁有者是楊永雄總幹事,他長期參與公共活動與社團組織,因此,深具鄉土關懷的理念,而願意將其自己的農地提供出來成為協會的磐石基地。



 而現任理事長廖坤猛任職於崙背鄉公所,近二十多年的公務生涯,卻願意在百忙之中,從事公共事務的活動與學習,而身為協會秘書的淑貞,則是個為了理念而願意留在鄉村打拼的年輕人,如此結合著奉獻、理念與執行力,難怪造就出崙背鄉貓兒干社區的典範代表;這裡除了成立文史協會外,還申請了多元就業的計劃、成立食品部門、生態實驗農場、社區大學分班、更於去年成立的數位機會中心的平台;透過不同領域的資源並結合著社區的力量,即使是在偏鄉的村落之中,只要有心,仍就能夠打造出優秀的成績。



 經營社團的朋友們常說的一句話:「做社區工作是憨人的工作!」,因為,這如同從事慈善事業一般;得歡喜做、甘願收的胸襟才能堅持下去,訪談社團的夥伴們,發現這八年時間,一路走來,箇中辛勞與酸苦非旁人所知。雖然,擁有了上述那豐富的資源與經歷,但社團現階段也正面臨著下一步該如何繼續的處境。雖是如此,但無論如何,我們還是期許這優質的民間組織能夠繼續為鄉里打拼;唯有如此,才是崙背之福、民眾之福!讓這份難得的社區學習平台得以延續、茁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lc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