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 左右看/立報 2008.06.22

左看 進取發展或消極保皇?

由於日前台南縣總爺國小學生與家長前往教育部抗議廢校,使偏遠地區小學校的裁撤廢併問題再次成為討論焦點。但即便大部分輿論皆傾向「反對裁校廢校」,但在這些意見中,仍存在著兩種出發點截然不同的教育態度。

第一種態度,是將教育視為使每位學生得到充分學習,使各種潛能得已被挖掘、培養、展現出來的必要條件,並且在「使個別學生獲得成長」的基礎上,進一步思考、甚至試圖引導教學雙方共同思考「如何使每個個體的發展成果,朝向對社會集體有益的方向積累」。
第二種態度則是從統治階級立場出發,先預設性地將失學學生與所謂的「社會安定」對立起來,進而單純地將教育視為預防社會不安定的防衛性手段,甚至視為某種「問題份子安置所」;並藉「人權、政府義務」等詞彙對此一態度加以包裝。不但明顯帶有統治者本位主義,更含有濃厚的「鞏固政權為先」意味。

對任何國家而言,唯有領導者對教育抱持第一種態度,方能使社會具備向前發展的可能性。然而,從總統馬英九前日在台東縣紅葉國小畢業典禮中脫口而出、將中輟生與「準罪犯」劃上等號的「廢校省下來的錢,恐怕不夠蓋監獄」一番話來看,台灣的教育要獲致第一種態度下的成果,恐怕仍有相當一段長的路要走。

厲卓正/學運工作者

右看 廢校違義務更危安定

馬英九總統日前出席台東縣延平鄉紅葉國小畢業典禮時,針對偏遠小校廢併議題與隨之衍生的中輟生問題,曾表示「萬一這些學生成為中輟生,省下來的錢恐怕還不夠蓋監獄」。儘管部分人士認為此言不甚恰當,但馬總統的善意動機,以及此番憂慮之言背後所隱藏的事實鐵證仍不容吾人忽視。

從成因來看,所謂的「偏遠小校」之所以成為偏遠小校的因素雖多,但最主要的關鍵並非偏遠,而在於偏遠地區多為經濟發展落後之地,導致大多數有能力遷移的人口不斷為了飯碗向都市流動,因而使偏遠地區學校逐漸成為小校。然而,在經濟落後地區,學生一旦失學,無論其失學原因源自私人/家庭因素或學校遭裁廢,順利進入社會、開始從事工作的機會又較都市地區少,加以這些失學學生正值活力十足、血氣方剛之年,自然更容易誤入歧途,成為影響社會安定的不定時炸彈。

即便只從「維持社會安定」的角度觀之,積極辦理義務教育正是使拆除這些不定時炸彈引信的最佳方法;更何況,接受教育既是基本人權,政府即有義務將教育事業辦理至便民利民的程度,而非以成本考量要求人民遷就政府。

職是,馬總統一席話唯一的不妥之處,也僅只於「當著學生的面,鐵口直斷地將學生推論為準罪犯」此一小節罷了。

江仰德/文字工作者

出處:http://www.lihpao.com/news/in_p1.php?art_id=2175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lc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